139-2587-0216
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如何应对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广东汇东建设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9-16
  ​在应对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,需遵循 “预防为主、过程管控、精准解决” 的核心逻辑,从 “前期预防、中期排查、后期整改” 全流程建立应对体系,同时结合技术优化与管理强化,避免问题重复发生。以下针对施工中高频出现的管道漏水、电气跳闸、空调效果差、消防系统失效、排水堵塞五大类问题,提供具体应对策略(含预防措施、现场处理、长效保障):
建筑机电工程
一、高频问题:管道漏水(给水 / 消防 / 空调水管)
核心原因
连接工艺不当(如 PPR 管热熔温度偏差、螺纹接口生料带缠绕不足、法兰密封垫老化);
材料质量缺陷(管道壁厚不达标、接口裂纹、阀门密封件损坏);
安装后固定不牢(管道振动导致接口松动,尤其水泵、风机附近的管道);
压力试验不彻底(未按规范保压,未排查隐蔽部位渗漏)。
应对策略
前期预防:从材料与工艺源头把控
材料验收:进场管道、阀门需提供 “合格证 + 检验报告”,抽样检测壁厚(如 DN50 PPR 管壁厚需≥5.5mm)、接口平整度,不合格材料直接退场;
工艺标准化:
PPR 管热熔:严格控制温度(260±10℃)与热熔时间(如 Φ25 管热熔时间 5-7s),热熔后冷却 30s 再移动,避免接口虚焊;
螺纹连接:生料带缠绕 3-5 圈(从螺纹起始端开始,顺时针缠绕),阀门接口需加密封胶,拧紧后外露螺纹 1-2 牙;
法兰连接:密封垫选用耐温耐压型(如消防管道用橡胶石棉垫),螺栓对角均匀拧紧,避免局部受力不均导致渗漏。
固定加固:管道支架间距严格按规范设置(如 DN50 钢管水平支架间距≤2.5m,立管支架间距≤3.5m),水泵出口管道加装 “防震软接”,减少振动传递。
中期排查:压力试验 + 隐蔽验收
分系统压力试验:
给水管道: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.5 倍(且≥0.6MPa),保压 1 小时压降≤0.05MPa,再降压至工作压力保压 2 小时无渗漏;
消防管道:试验压力 1.4MPa(或设计压力),保压 2 小时压降≤0.03MPa;
隐蔽验收:吊顶内、墙体内、埋地管道,需在封盖前做 “通水试验 + 压力复核”,用红外测温仪检测管道外壁(渗漏部位温度会异常,尤其冷水管结露处),验收记录签字存档。
后期整改:精准定位 + 彻底修复
渗漏定位:明装管道直接观察,隐蔽管道通过 “压力下降速率” 判断(如 1 小时压降超 0.02MPa,需排查该段管道),必要时拆开局部吊顶 / 墙面查找漏点;
修复方案:
接口渗漏:PPR 管虚焊需截断重熔,螺纹接口补缠生料带后重新拧紧,法兰接口更换密封垫;
管道裂纹:小裂纹可采用 “管道修补器”(金属卡箍 + 橡胶垫)临时封堵,大裂纹需截断更换管道;
修复后验证:重新做压力试验,保压 1 小时无压降才算合格。
二、高频问题:电气跳闸(强电回路 / 漏电保护)
核心原因
线路短路(电缆绝缘层破损、相线与零线 / 地线接触,尤其穿管时被管壁划伤);
负荷过载(回路中大功率设备过多,如同一回路接多个电加热器、空调外机);
漏电保护开关故障(选型不当,如额定电流小于回路最大电流;开关老化导致误动作);
接线错误(相线、零线接反,地线未接或虚接,尤其插座、照明回路)。
应对策略
前期预防:线路敷设 + 设备选型
电缆保护:穿管敷设时,管口加装 “塑料护口”(避免锋利管口划伤绝缘层),弯曲处半径≥10 倍电缆外径(防止绝缘层开裂);吊顶内电缆需穿镀锌钢管,避免与水管、风管直接接触;
负荷分配:按 “回路功率 = 电压 × 电流 × 功率因数” 计算,每个回路电流不超过断路器额定电流的 80%(如 16A 断路器,回路最大电流≤12.8A),大功率设备(如空调外机、电热水器)单独回路供电;
开关选型:漏电保护开关额定漏电动作电流≤30mA(住宅)、≤15mA(医疗场所),动作时间≤0.1s;断路器额定电流匹配回路负荷(如照明回路选 10A,插座回路选 16A)。
中期排查:线路检测 + 通电试验
线路绝缘测试:用摇表(500V)检测电缆绝缘电阻,相线与相线、相线与地线之间绝缘电阻≥0.5MΩ(低于则说明绝缘层破损);
通电试验:
空载试验:逐个回路合闸,观察断路器是否跳闸,用万用表检测各插座 “相线 - 零线” 电压(220±5V)、“相线 - 地线” 电压(≤5V);
带载试验:接入额定负荷(如插座回路接 2kW 电水壶),运行 30 分钟,检测线路温度(电缆表面温度≤60℃)、断路器是否过热跳闸。
后期整改:故障定位 + 针对性修复
短路故障:用 “线路寻障仪” 定位短路点(如穿管电缆短路,可通过仪器显示的距离找到破损位置),更换破损电缆或包裹绝缘胶带(需确保绝缘电阻达标);
过载故障:重新分配负荷(将大功率设备拆分到不同回路),或更换更大额定电流的断路器(需同时更换对应线径的电缆,如 16A 断路器配 2.5mm² 铜线,25A 配 4mm² 铜线);
漏电故障:检查地线连接(确保设备金属外壳可靠接地),更换故障的漏电保护开关,必要时做 “漏电模拟试验”(用专用仪器模拟 30mA 漏电,验证开关是否跳闸)。
三、高频问题:空调制冷 / 制热效果差
核心原因
冷量 / 热量不足(机组选型偏小,如 100㎡办公室选 5 匹空调,实际需 6 匹);
风管 / 水管系统问题(风管漏风、水管堵塞、换热器结垢);
冷媒系统问题(制冷剂泄漏、加注量不足、系统有空气);
风口布置不合理(风口对着墙面吹,或距离障碍物过近,导致气流循环不畅)。
应对策略
前期预防:负荷计算 + 系统设计
精准负荷计算:按建筑类型、朝向、人员密度计算冷负荷(如住宅 80-120W/㎡,写字楼 100-150W/㎡),机组选型需预留 10%-20% 余量(避免极端天气负荷不足);
风管 / 水管设计:
风管风速≤8m/s(低速风管),接口用密封胶条密封,静压箱内贴消声棉(减少漏风与噪音);
空调水管坡度≥0.3‰(便于排气与排水),在最高点设排气阀、最低点设排污阀;
风口布置:风口距离墙面≥300mm,避免遮挡;卧室风口避开床头,客厅风口均匀分布(确保气流覆盖整个空间)。
中期排查:系统检测 + 调试
风管漏风检测:用 “漏风测试仪” 检测风管漏风率(低速风管漏风率≤3%),漏风部位用密封胶封堵;
水管系统检查:打开排气阀排净空气(避免气堵导致流量不足),拆开过滤器清洗滤网(去除施工残留的杂质),用流量计检测水管流量(需达到设计值的 90% 以上);
冷媒系统检测:
检漏:用肥皂水涂抹冷媒管接口(如阀门、分歧管),观察是否冒泡;或用冷媒检漏仪检测(泄漏量≤1g / 年);
加注:按机组说明书加注制冷剂(如 R32 冷媒,需用电子秤精确计量,避免多加或少加)。
后期整改:针对性优化
负荷不足:小范围可增加风口数量(如办公室角落加侧送风口),大范围需更换更大功率的机组;
漏风 / 堵塞:风管漏风严重需重新制作接口,水管堵塞需分段冲洗(用高压水清洗换热器);
冷媒泄漏:找到漏点后补焊(冷媒管需用氮气保护焊接,避免氧化),抽真空(真空度≤50Pa,保压 2 小时无回升)后重新加注冷媒。
四、高频问题:消防系统失效(喷淋 / 消火栓 / 报警)
核心原因
喷淋系统:喷淋头堵塞(施工垃圾进入管道)、水力警铃不响(报警阀组卡阻、管道内有空气);
消火栓系统:消火栓压力不足(水泵未联动启动、管道漏水)、水枪接口漏水(密封垫缺失);
报警系统:烟感 / 温感误报(灰尘覆盖、安装位置不当)、联动失效(如烟感报警后,排烟风机未启动)。
应对策略
前期预防:系统保护 + 联动编程
管道保护:消防管道安装后,管口临时封堵(避免垃圾进入),试压合格后用压缩空气吹扫管道(清除杂质),喷淋头安装前需逐个检查(玻璃球无破损、接口无变形);
联动编程:按消防规范编写联动逻辑(如 “烟感报警→启动本层及相邻层排烟风机 + 关闭防火阀→迫降电梯至首层→启动消防水泵”),编程后反复测试逻辑正确性。
中期排查:分系统调试
喷淋系统调试:
打开末端试水装置,水流指示器需在 30s 内报警,水力警铃连续报警(声强≥70dB),消防水泵在 5min 内自动启动;
检测喷淋头动作压力(需符合设计值,如标准响应喷淋头动作压力≥0.05MPa);
消火栓系统调试:
开启最不利点消火栓,静压≥0.07MPa,动压≥0.15MPa(充实水柱≥10m);
测试消防水泵联动(按下消火栓按钮,水泵需在 30s 内启动);
报警系统调试:
烟感测试:用烟枪模拟烟雾,烟感需在 10s 内报警,无误报 / 漏报;
联动测试:触发烟感报警,检查排烟风机、防火阀、电梯、水泵是否按逻辑动作,记录动作时间(需符合规范要求)。
后期整改:故障修复 + 验收
喷淋头堵塞:更换堵塞的喷淋头,重新吹扫管道;水力警铃不响:拆开报警阀组清洗阀瓣,排净管道内空气;
消火栓压力不足:排查管道是否漏水(修复漏点),检查水泵控制柜是否在 “自动” 模式(调整至自动);
联动失效:检查模块接线(如风机控制模块接线松动),重新编写联动程序,调试合格后申请第三方消防检测(获取检测报告)。
五、高频问题:排水堵塞(污水 / 雨水管道)
核心原因
管道坡度不足(如 DN100 排水管坡度<2‰,导致污水沉积);
异物堵塞(施工垃圾掉入管道,如水泥块、塑料袋;用户使用时毛发、杂物进入);
管道转弯过多(局部阻力大,易造成堵塞);
地漏 / 检查口设置不足(无法及时疏通堵塞部位)。
应对策略
前期预防:坡度控制 + 管道设计
坡度设置:严格按规范确定管道坡度(如 DN50 排水管坡度≥3‰,DN150 排水管坡度≥1‰),安装后用水平仪检测坡度,偏差≤5%;
管道设计:排水主管道尽量少转弯(转弯时用 45° 弯头,避免 90° 直角弯头),厨房 / 卫生间排水支管需设 “存水弯”(防止异味返窜);
检查口设置:排水立管每隔 2 层设 1 个检查口,横管长度>10m 设检查口,便于后期疏通。
中期排查:通水 / 通球试验
通水试验:向排水管道注入额定流量的水(如 DN100 管道通水流量≥2.5L/s),观察排水是否通畅(无积水、无溢出),检查地漏排水速度(需在 30s 内排净 5L 水);
通球试验:对排水主立管(DN≥100),用直径为管道内径 2/3 的塑料球,从立管顶端投入,球需在底部检查口顺利排出(证明管道无堵塞)。
后期整改:疏通 + 优化
轻微堵塞:用管道疏通机(弹簧式)清理(如卫生间地漏堵塞,用弹簧头勾出毛发);
严重堵塞:拆开检查口,用高压水射流清洗(压力 0.5-1MPa),或截断管道清除异物(如水泥块堵塞);
长效优化:向用户宣传 “禁止将杂物倒入下水道”(如厨房禁止倒油污,卫生间加装毛发过滤网),定期(每半年)对排水管道进行疏通维护。
六、通用应对原则:建立 “预防 - 排查 - 整改 - 复盘” 闭环
预防优先:编制《机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》(明确管道、电气、空调、消防各分项的施工要求),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(如 PPR 管热熔实操培训、电气接线培训)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;
过程留痕:所有隐蔽工程、压力试验、调试记录需拍照存档(附时间、地点、负责人),建立 “问题台账”(记录问题描述、原因、整改措施、整改结果);
复盘总结:每完成一个分项工程(如给水系统、消防系统),组织 “问题复盘会”,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(如是否因工艺不熟练导致漏水,是否因材料验收不严导致质量缺陷),更新工艺标准与管理流程,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。

联系汇东

电 话:0769-87281988
地 址: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宏业南路7号美霖企业公园13楼
  • 手机站

  • 微信

  • APP

分公司地址

Branch Office Address

地址:苏州吴中区东方大道1388号双银国际123栋10楼
电话:0512-62881838

地址:迎宾路35号横塘红星美凯龙4楼
电话:0512-68781838

地址:苏州吴江区开平路2188号吾悦广场一楼金街F015
电话:0512-63315838
在线留言
服务热线

0769-87281988

业务微信
汇东建设

扫一扫
关注汇东建设

业务咨询
139-2587-0216

返回顶部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